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登录
立即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_tip!
登录
QQ登陆
微信登录
搜索
搜索
热搜:
川藏线
骑行北京
骑行攻略
骑行西藏
装备
新手
山地车
公路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骑行论坛
骑行论坛
骑行装备
骑行装备
骑行知识
骑行知识
骑行路线
骑行路线与攻略
自行车库
户外品牌
户外品牌
户外保险
户外保险
快捷导航
自行车装备
人身装备
自行车配件
山地车保养
骑行经验
骑行技巧
骑行健康
骑行安全
美利达
捷安特
喜德盛
ucc
大行
闪电
死飞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驴友单车户外论坛
»
骑行论坛
›
骑友交流
›
骑行知识
›
【带上知识旅行·石窟】(一)中国石窟的起源和发展,洛 ...
推荐主题
木姜子别名叫什么(木姜子是什么)
2022最新美孚机油价格表
杜鹃的特点 杜鹃花的形态特征
日环食和日全食的区别是什么(日环食和日全
炸带鱼段怎样又酥又好吃「油炸带鱼段的家常
怎么关闭系统还原(Win7关闭系统还原的方法
返回列表
查看:
19
|
回复:
0
【带上知识旅行·石窟】(一)中国石窟的起源和发展,洛阳旅游攻略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苦行僧
当前离线
积分
172956
窥视卡
雷达卡
苦行僧
发表于 2023-3-26 09: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序
带着钱、手机、相机、吃喝……去旅行固然重要,但最好还要带一样东西——知识。
美国
前总统约翰逊有句名言:“一个人在旅游时必须带上知识,如果他想带回知识的话”。而这句话的原版则是我们祖先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名言是把“读万卷书”放在“行万里路”之前作为前提条件的。
无论国内外,多一半旅游胜地都是文化景点。没有文化积累的旅行,仅能说成是“到此一游”,或者“打卡。古今中外各位先贤正是插上了知识的翅膀,沿途的风景才成了他们凝聚人生智慧的源泉,行路越久,视野越宽,站得也越高,从而成就了他们每个人的高度与不朽。
旅行,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在
中国
。五千年的文明史,500多个朝代,走一步一段历史,行一地一种文化。通过旅行获得心灵的震颤和人生的顿悟是需要基础的,需要不断积累沉淀,不断地提升文化素养,才能仰观宇宙之恢弘,俯察万物之丰盛,游目骋怀,真正到达人生的诗意和远方。来一次有准备的文化之旅。
如果没有早先知识的积累,余秋雨可能在
印度
和
耶路撒冷
也只是摆个pose,照一堆高清照片炫一下而已,而不能从闲散的人群中看到
印度
文明的麻木衰落,从哭墙看到犹太文明的颠沛流离,更不能从荒芜的沙漠中看到
埃及
文明的粗粝憨直。正是有了苦读的积累,才能在旅行中凝练出对文化的反思,对人生的追问,集结成《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至今读来依然振聋发聩。 这也正是我的初衷。
首先应该普及的就是有关佛教的知识。佛教虽然源于
印度
,但却发展于
中国
,一千多年来,佛教思想与
中国
本土思想交流互补,已经深深融合到国人血液中。佛教文化体现在建筑、雕刻、绘画等多个领域。在中华大地上旅行,很难不与佛教元素相遇。国人见佛就拜,见神就跪,但对佛教未必了解。前些时正好去了趟佛都——
洛阳
,看
龙门
游白马学习不少佛教知识。特将学习手迹分享,以供日后旅行带上它们。
说到佛教,不得不说石窟。一提到石窟,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
敦煌
莫高窟、
洛阳
龙门石窟
、
大同
云冈石窟,
天水
麦积山石窟,这是我国四大著名石窟。也因此很多国人就误认为我国就只有这四个石窟。这绝对是一个大误区,我用我国所有石窟的分布地图来展示,大家就明白我国的石窟数量和规模有多么庞大了。因此,到各个地方旅行都别忘了就近看看石窟。
图1 我国石窟分布地图。
还有些同胞持这种误解:我又不信佛,学习佛教知识有什么用?我不拜佛,看佛像、佛画有什么用?
佛像、佛画是祖先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的重要载体,是一部活的工艺美术史、艺术史、设计史。
比如
佛像,有石刻、泥塑、木雕、夹纻干漆、金属、玉雕等多种形式,通过祖先们留下的这些国宝,通过一定的技术使我们破解、学习、吸收祖先们在艺术审美上的造诣和智慧。毕竟,人活着还是要学一些跟挣钱没有关系但对丰富灵魂有用处的知识的。下面就从石窟走起!
中国石窟的起源与发展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
印度
,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因佛教提倡遁世隐修,所以僧侣们往往在山谷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该建筑形式被称为“石窟寺”,是最早的佛教建筑形式之一。石窟寺一般开凿成长方形,入口处有门窗,中间是僧侣集会之所,两边是住房。僧侣在石壁上雕刻佛像、绘制彩画,或在中心
石柱
上雕造佛龛、佛塔。
图2
印度
阿旃(zhān)陀石窟。
印度
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
图3 方厅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
图4
印度
石窟外为柱廊(
印度
阿旃陀石窟)。
中国
的石窟起初是仿
印度
石窟规制开凿,多建在
中国
北方的
黄河
流域。
一、中国最早的石窟
公元前3世纪,佛教在古
印度
达到鼎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佛教正式进入
中国
是在东汉时期(25-220),后逐渐兴盛起来。开凿于南北朝时期(420-589),位于
河西走廊
的
敦煌
莫高窟以及
新疆
拜城
的克孜尔石窟是
中国
最早的石窟。
图5
敦煌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图6 莫高窟大型卧佛。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图7 莫高窟佛像保留着
印度
风格。
图8 克孜尔石窟(
新疆
拜城
,图中雕塑为鸠摩罗什像),是
中国
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图9 克孜尔石窟。这些早期石窟大多因地取材,建造简单,有的洞窟前面还有前堂。
图10 早期洞窟内有泥塑像和壁画,佛像保留着
印度
风格。
图11 克孜尔石窟等早期洞窟内的泥塑像也保留着
印度
风格。这是一尊泥塑彩绘佛像,
德国
人阿尔伯特?冯?勒柯第三次
吐鲁番
探险时在
新疆
克孜尔石窟所盗取的佛像,现藏于
德国
印度
艺术博物馆,该馆在二战中遭到轰炸,该佛像因提前转移才得以幸免。另外从
中国
切割下来又历经千辛万苦带到
德国
的28幅壁画等公元9世纪的杰作,全部化为灰烬。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地区最早的一批石窟
到公元5世纪,汉族地区最早一批石窟寺形成:麦积山石窟(
甘肃
天水
市)、炳灵寺石窟(
甘肃
临夏
回族自治州
永靖
县)、天梯山石窟(
甘肃
武威
市)。至此,
中国
佛教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佛教石窟也开始在
中国
蓬勃发展起来。
(一)麦积山石窟
图12 麦积山石窟,因山形酷似农家麦垛之状,故名。
图13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384年―417年),
大兴
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孝文帝
太和
元年(477年)后又有所发展。
(二)炳灵寺石窟(开凿于西晋初年,完工于420年)
图14 炳灵寺石窟,位于
中国
甘肃
省
临夏
回族自治州
永靖
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
河北
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
图15 炳灵寺北魏造像
图16 炳灵寺171龛
弥勒
大佛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像,是唐代造像
(三)天梯山石窟
图17 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山巅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图18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
甘肃
省
武威
市城南50公里处,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天梯山石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的源头,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喻为"石窟鼻祖"。
三、石窟为什么会在魏晋南北朝兴盛起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连年战乱,人们生活悲苦,佛教所宣扬的来世观念给苦难中的人们带来极
大安
慰。再加上统治者为安抚民心,稳定治安,也积极加以推动佛教传播,因此这一时期佛教兴盛,同时佛教石窟的开凿也进入高潮。很多著名的石窟就建于此时期,如云冈石窟(
山西
大同
)、
龙门石窟
(
河南
洛阳
)、响堂山石窟(
河北
邯郸
)。早期石窟无论从窟形还是造像题材上都带有明显的
印度
风格。
四、魏晋南北朝中晚期兴起的石窟
(一)云冈石窟
图19 云冈石窟。开凿于453年,位于
中国
北部
山西
省
大同
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
山南
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
中国
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
http://www.0571bike.com/thread-53324-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